文:Ewald Frie 莊仲黎譯
印度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流域貫穿巴基斯坦全境,最後注入阿拉伯海。早在西元前兩千年左右,印度河谷地便已出現幾座擁有文字的大型城市。這些遺址遲至二十世紀初期才被考古學家發掘出土,並在當時造成轟動。印度河文明――其兩大城市遺址摩亨卓――達羅(Mohenjo Daro)和哈拉帕(Harappa)位於今天的巴基斯坦境內――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但卻跟大部分的古印度歷史一樣,全然被後世遺忘。這是因為,印度河流域後來的統治者並不熱中於以文字記錄從前不同信仰或不同存在方式的朝代,因而使得本身的歷史難以流傳下來。直到十八世紀末葉以後,才陸續有好幾世代的西方學者和印度迷致力於再現古印度歷史。
圖:VCG
西元前兩千年左右的印度河文明
考古學家推測,位於印度河下游的摩亨卓――達羅城在全盛時期,是當時全世界最大的城市,而且該城居民當然是從小而大,逐步建造出這座城市的。這座城市的興修營建曾經過事先的刻意規畫,因此內部的城區結構井然有序。當地都市計畫所依據的統一度量衡可能是以十進位制為基礎。灌溉和排水系統使居民的生活變得更輕鬆便利。
與同時代的其他文明相較,印度河文明的影響範圍相當廣大,相關的聚落和考古出土物散布在今天的波斯――阿富汗邊界直到北印度德里這長達約一千公里的地帶上,而且還與幼發拉底河及底格里斯河畔的蘇美城邦有貿易往來,一如我們在〈巴比倫〉這一章所看到的。如果我們可以成功把鐫刻在出土印章上的文字解讀出來,就可以更了解印度河文化,但至今卻沒有人能解讀這些文字,因為在印度河文明滅亡時,它的文字和語言也隨之消失。此後一千多年,印度次大陸未再出現文字,因此所有文字史和語言史的線索也喪失了。
為何印度河文明會消失?我們實在不知道箇中原因,畢竟歷史學家無法了解它的文字,也就無法掌握最重要的史料。根據推測,印度河文明的衰亡很可能和接連發生的環境問題有關,比方說旱災。印度河的河道改變,則導致灌溉渠道和設施的氾濫和破壞。城市周邊的鄉村地區也很可能承受著城市居民過多的要求和壓榨,故而在某個時候已無法再供應他們所需要的糧食。最終該文明必然出現內部動亂、劫掠和大屠殺,而且這一切都已獲得考古學發掘成果的證明。摩亨卓―達羅城和哈拉帕城遺址幾乎只有石塊和骷髏殘存,由此可知,居民最後那幾年的生活必定相當艱困。後來,存活下來的人離開了印度河流域,並往東遷移。
圖:VCG
在考古學家進行更詳盡的探究之前,有些學者已從語言史的研究結果得出一個結論:印度河文明的滅亡和來自波斯地區的雅利安部落(arische Stämme)的「入侵」有關。從前德國的國族主義者,以及希特勒所領導的納粹黨人都樂意相信這個理論,因為日耳曼人就是「高等的」雅利安人種(即語言上屬於印歐語系的白種人),所以早期雅利安人(die Arier)的軍事勝利非常切合他們的觀念。
由於英國的盎格魯薩克遜民族是日耳曼人的一支,因此一些十九世紀的英國殖民者也贊同這個理論,以此自詡為最早將印度次大陸文明化的雅利安人的後裔。數千年前,雅利安人曾為印度人帶來馬匹、戰車,以及一種印歐語系的語言:梵語(Sanskrit),後來殖民印度的英國人則繼續遵循先祖將印度文明化的使命。印度北部的語言均屬於印歐語系,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由此推論,這個地區至少經由興都庫什山的隘口,而和印歐語系的民族有過密切的交流。然而,民族的遷徙、語言的轉變和文化的變遷之間,卻不一定存在必然的關聯性。有據可查的語言同化不一定是雅利安人入侵的結果,反而是雅利安族群的漸進式滲透,才是更有可能的起因。
此外,相關的考古出土物已顯示,那些位於印度河畔的城市,遠在人們所推測的那次雅利安人入侵之前,便已陷入嚴重的生態危機。印度河文明的文字最終雖被廢棄,但城市文化卻未全然消失,而是以變異、簡化的形式繼續存在於鄉間。儘管如此,當時印度河畔的城市生活竟如此徹底地終結,仍令人相當訝異。後來又過了將近一千年,位於東邊遠處的恆河畔,才又出現新的城市聚落。
——————
上文節選並改編自《十八個地理座標看世界史:從文明發源、民族、政治、軍事和帝國,到殖民、貿易和全球化,探討各地的發展與交流歷程,拼出世界史的全貌》
《十八個地理座標看世界史:從文明發源、民族、政治、軍事和帝國,到殖民、貿易和全球化,探討各地的發展與交流歷程,拼出世界史的全貌》
作者:Ewald Frie
譯者:莊仲黎
出版社:臉譜出版
出版時間:2020年8月
(點擊書封,了解詳情)
August 03, 2020 at 04:58PM
https://ift.tt/3gq6eFk
【世界新史】為什麼印度河文明會消失? - 橙新聞
https://ift.tt/37Df2Ed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